杜立娟,中共党员,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,副主任医师。 在她的白大褂下,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“温度”:问诊时指尖触诊的轻柔,是对患者病痛的敏锐感知;手术台上持械的沉稳,是二十载从医路淬炼出的专业锋芒。作为妇产科团队的“领头羊”,她用医术劈开疾病的阴霾,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,为无数女性撑起健康的晴空。 个人荣誉 河南省妇产科盆底康复医学会委员 济源市第三届围产医学会副主委 济源市第一届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济源市医学会第三届生殖医学会委员 2020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腔镜技能大赛,被授予“河南省卫生技术标兵” 2023年被评为济源示范区第三届优秀医师 擅长技术 2005年11月,杜立娟从济源市思礼镇卫生院调入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,怀揣着对未来的向往踏入妇产科,投身于临床一干就是二十年,她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、刻苦钻研,得到了患者的赞誉、同事的认可。 踏入妇产科领域 20 年,杜立娟练就了一身精湛医术。她熟练掌握各类妇产科高难度手术,从复杂的剖宫产手术,精准避开粘连组织,为母婴安全开辟通道;到高难度的子宫肌瘤剔除术,在狭小盆腔内游刃有余地切除肌瘤,完整保留子宫功能,让无数女性重拾生育希望。 她多次主动要求外出进修学习,先后到郑州大学一附院、郑州大学三附院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,学习新知识、新技术,了解妇产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、最新诊治指南,于2015年开展了宫腔镜下电切术,为患者宫腔内疾病诊治提供了便利;随后在微创技术的基础上带领团队开展了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、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、单孔腹腔镜手术,以及子宫脱垂的各种悬吊手术。 个人事迹 手术灯亮起时,杜立娟的眼神总带着一种笃定的温柔。在她看来,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份奇迹,每一次帮助产妇渡过难关都是一份责任。 “杜主任,胎心突然下降!”凌晨三点的手机铃声,对她而言比闹钟更熟悉。从家到医院的10分钟车程里,她总能在电话里冷静部署:“准备产钳,同时做好紧急剖宫产准备,我马上到。”有次雨夜,她踩着水坑大步流星冲往科室,待抢救完成准备回家,才发现裤脚已沾满水渍。护士笑她“比超人还准时”,她却揉着腰说:“产妇等不了,生命更等不了。” “别怕,我在。”这是她对患者说过最多的话。上个月,一位宫外孕大出血的患者被推进急诊时,血压已降至60/40mmHg。从家中紧急赶来的杜立娟冲进手术室,迅速更衣、戴上手套就抓起止血钳。由于患者失血过多,手术风险极高,但她临危不乱,凭借丰富的经验成功完成手术,挽救了患者的生命。 “你的隐私,我负责守护。”妇科疾病往往涉及女性的隐私和敏感部位,许多患者在就医时会感到羞涩、焦虑甚至恐惧。杜立娟深知患者的这种心理,她总是以温和的态度、亲切的笑容迎接每一位患者,用耐心和细心化解她们的顾虑。她为有难言之隐的女患者保守秘密,给青春期少女讲解生理知识时特意拉上窗帘,甚至会为贫困患者捐款捐物。她记录着每位特殊患者的随访细节,她常说:“医生不仅要治病症,更要暖人心。” 有一位老年患者,患有严重的子宫脱垂,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。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,她一直拖着不肯诊治。杜立娟了解到情况后,主动为她申请了医院的慈善救助项目,并亲自为她制定了经济实惠的方案。在住院期间,她经常到病房看望,关心患者身体恢复情况。老人感动地说:“主任,你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,要不是你,我这病还不知道怎么办呢。” 作为妇产科的主任,杜立娟不仅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医生,还非常注重团队的建设和年轻医生的培养。她经常组织科室内的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,鼓励大家积极参与,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。在她的带领下,妇产科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、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。对于年轻医生,杜立娟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医术和经验,耐心地指导他们进行手术操作和临床诊断。她还鼓励年轻医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,拓宽视野,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。她常说:“我们是一个团队,只有大家共同进步,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。” 除了临床工作,杜立娟还积极参与志愿者义诊服务。她定期走进社区、乡村、工厂、学校,开展女性健康讲座,普及妇科疾病防治知识。三年来,她带领团队义诊2000余人次,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诊疗水平。“很多疾病如果早发现、早治疗,完全可以避免悲剧。”她常说,“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,更要让更多人学会预防疾病。” 46岁的杜立娟,依然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与执着。她说:“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容,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。”在守护女性健康的道路上,她始终步履坚定,用仁心仁术书写着医者的无悔人生。
宣传科:苗芳潇